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哈薩克之亂 燃料價格引爆30年怒火

  • 工商時報 郭妤 陳衣怜
民眾高舉哈薩克國旗參加抗爭。圖/美聯社
民眾高舉哈薩克國旗參加抗爭。圖/美聯社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哈薩克政府在1月2日鬆綁液化石油氣(LPG)的價格上限,廣為該國民眾使用的「窮人汽車燃料」,價格一夕之間翻倍,成了點燃民怨的星星之火。民眾上街頭向政府示威,當局在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後切斷全境網路及通訊,並向俄羅斯為首的集體安全組織(CSTO)要求派兵入境平亂,持續一周的動盪,讓164人無辜喪命,近8千人被捕。

一場單純抗議燃料上漲的和平示威,如何演變成血腥暴動?這必須從哈薩克的經濟結構及從蘇聯獨立後的這將近30年時光說起。

20世紀90年代從蘇聯獨立出來的五個中亞國家當中,哈薩克是最大的,也是最富有的。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憑藉著地下蘊藏的豐富珍貴礦物及石油,2020年哈薩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達1,712億美元,經濟總產值占中亞地區60%,人均GDP達9,106美元。

和海灣國家一樣,能源帶來的巨額利益,只有少部分人能享受到,在哈薩克,富有的162人擁有國家55%的財富,當中的五名富豪甚至登上富比世全球富豪榜。諷刺的是,根據當地政府數據,哈薩克人平均月薪僅570美元,多數人甚至難以達到這個數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哈薩克出現20年來首次國內生產總值負成長,經濟不振狀況下,通貨膨脹率竟達8%,涉及民生的食品、日用品通膨率甚至達10%以上,國際貨幣基金更預估2022年通膨率將突破14.1%。疫情嚴峻下,更突顯醫療保健系統長期效率低下、社會保障體系運作不善等問題,讓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遭受嚴重打擊。

一張圖讀懂哈薩克。製表/郭妤、陳衣怜
一張圖讀懂哈薩克。製表/郭妤、陳衣怜

哈薩克民眾將內心的憤恨化為行動,抗議液化石油氣飆漲只是暴動的導火線,對於政府長期獨裁專政和貪腐的不滿,才是燃起熊熊怒火的源頭。

「老頭子,滾」,哈薩克示威群眾怒吼著,矛頭指的是從蘇聯時期即開始執政,掌握哈薩克發展長達30年的前總統納扎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

納扎巴耶夫家族在哈薩克獨攬採礦與銀行業,國內億萬富豪皆與他有關。當地共和國報曾報導,納扎巴耶夫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祕密將10億美元的國家石油收入藏進他的瑞士銀行帳戶;紐約客報導,納扎巴耶夫甚至推動議會法案,授予自己法律豁免權,以及另一項洗錢合法化的議案。即使納扎巴耶夫已在2019年於反政府的抗議聲浪中辭職,但仍繼續擔任國家安全會議主席,對內政外交政策繼續保有重大影響。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數據,哈薩克已探明石油儲量占全球十二分之一,2020年日產量約為180萬桶,鈾、鉻、鉛、鋅的儲量更居世界第二,但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在貪腐的政治體制之下,卻無法轉化成人民的財富。德國之聲指出,暴動後期,警察也放下頭盔和盾牌,加入抗議隊伍。

長久以來,在中亞地區,哈薩克被視為政治和經濟的穩定支柱,透過這場30年來最嚴重的動亂,哈薩克人民都期望有更開放的政治參與和公平正義的財富分配。

現任總統已解散內閣,調降燃料價格安撫民心,俄羅斯主導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派出維和部隊也已開始撤離。但據各方分析,哈薩克民眾在乎的並不是物價,而是渴望真正的政府改革。

哈薩克動亂關鍵一周。製表/陳衣怜
哈薩克動亂關鍵一周。製表/陳衣怜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

本網頁已閒置超過3分鐘。請點撃框外背景,或右側關閉按鈕(X),即可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