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投資威力大 1招賺贏華爾街經理人

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可以透過判斷市場來躲過下跌,並抓住上漲來賺錢,一般認為,最會這招的就是華爾街基金經理人了。但是這些基金長期表現真的有如此的神嗎?其實大多仍是慘敗你傻傻的被動投資大盤指數,本篇實際列舉幾個有代表性的基金報酬與指數做殘酷比較,讓你知道投資「無招勝有招」才是最強的。
首先,被動投資是什麼?
大家都在說被動投資,那到底怎樣算被動投資呢?被動投資的基本邏輯是只要人類持續在進步,企業不斷地賺錢,大盤就會不斷的上漲,所以被動投資就是放置Play,靜靜地等待大盤成長。
我們在被動投資期間需要做的事情,只有固定時間手動投入,江湖人稱定期定值、定期定額,不主動判斷趨勢、長期無腦的投入。就是這麼簡單,就像你種一顆小樹,持續澆花,與時間做朋友,時間到了自然長成大樹,未來我們老的時候就在大樹底下乘涼,靠著固定提領投資組合過活即可。
【殘酷擂台】被動投資指數 V.S. 主動投資
標準普爾指數有限公司每半年都會出具SPIVA研究報告,SPIVA的全名是S&P Indices Versus Active,中文就是「標準普爾指數 v.s. 主動投資」,白話翻譯就是「被動」投資指數與基金經理人「主動管理」的基金PK賽。
這個報告的初衷是因為人們總認為只要具備足夠的知識與技巧,就能持續的賺取贏過大盤的報酬,而最具備這些專業的人,非屬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基金經理人了。
華爾街基金經理人擁有全世界最聰明的腦袋、最傲人的頂尖學歷、最強的研究資源與人脈,怎麼想都不太可能會輸的吧。而且投資哪有那麼容易,明明市場感覺就要大跌了,不止損止盈不是很白癡嗎?
這我們不用多說,直接從2020年中的報告《SPIVA US Mid-Year 2020》來看看今年最新的PK數字表現如何。
此報告比較了一系列標普編製的指數與相對應的主動型基金PK,包含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等等不同的指數,這裡我們不用講得太複雜,只看標普500指數 (S&P500) 的PK結果就足夠 (下圖紅框),因為這指數用一套標準篩選出了美國最強的500間公司,代表著美國大盤的績效。

【報酬大PK】被動投資指數 V.S. 主動投資 – 美股
在上圖可以看到1、3、5、10、15年內有多少比例的主動型基金打輸大盤,這裡我們以大型股來看。
第一年,就有63%主動型基金敗下陣;第三年,有71%;第五年,有77%;第十年,有82% ;第十五年,有高達86%都輸了!
各位讀者可以很明顯看到隨著投資時間的拉長,主動型基金越來越難打敗大盤,到第十五年,僅有13%的基金能持續賺贏大盤。
或許有人會說,只要挑中那13%的基金就可以了,可惜的是我們在挑選的當下無法預知15年後的結果。換個角度來看,假設你現在挑選十支主動操作大盤的基金,就有近9成的機率是挑到錯的。
投資主動基金15年,6成機會買到會下市的
而挑錯不可怕,可怕的是15年下來倖存的基金不多,以大型股類別來看,只有4成的主動基金存活下來,其它都下市了!
萬一買到下市的基金,該拿回來的錢都會拿到,但他們會下市表示報酬一定不好,至少是打輸大盤,也就是這15年來你賺的錢相比投入大盤指數少很多,而且突然拿到一大筆錢通常也不會單筆整個投進新標的,通常也會分散幾個月來投,這樣又浪費掉不少時間成本了。

因此,投資主動基金須認清風險再決定是否投資。
【報酬大PK】被動投資指數 V.S. 主動投資 – 美債
光講股票還不夠,我們來看看債券是不是如此。
從下圖可以看到以15年期來說,有8-9成的主動型都是打輸指數,長期政府債券的類別更是血流成河,98%都被指數KO。只有中期投資等級債券比較可以看,僅有68%打輸大盤,硬要挑一個主動型基金投資的話,勉勉強強就挑這個吧,勝率相對高一些。

【報酬大PK】被動投資指數 V.S. 主動投資 – 國際市場
SPIVA這份報告,不只有比較美國,目前在澳洲、加拿大、歐洲、印度、日本、拉丁美洲、南非都有做這樣全面性的比較。我們很快地從下面這張圖來了解狀況,這張圖最高只有記錄到5年期,但我們一樣可以看到大多國家已有約8成的主動型基金打輸指數了,下圖紅框處是主動金基金報酬輸大盤的比例。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不論短期或長期、股票或債券,主動管理的基金大多表現落後大盤,且幾乎在全部國家都是如此。
為什麼主動投資會輸
1. 主動型基金總費用較高,拖累表現
養專業團隊來研究、操作是需要很大一筆資金的,每次進出場也有手續費耗損,使得費用率普遍較高,約落在1-2%,光是要維持與大盤持平的績效,年報酬就必須超越大盤表現的1-2%才能覆蓋費用,可惜要穩超大盤這麼多是很難做到的,導致報酬長期難勝過大盤。
2. 市場不可預測
不論成本的話,主動擇時投資 (Time the Market) 本來就不可行,像是2020年3月疫情來臨時的大跌,又有幾個人能預測到大盤會V型反轉,就算有人預測到了,誰知道是不是運氣好猜到的呢?
那麼,被動投資的報酬有多驚人
以同樣15年期來看,我們拿股債比例8:2的投資組合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其中股票部位是SPY (美國標普500指數ETF),債券部位是AGG (巴克萊美國綜合公債指數ETF)。2005年時投入10萬,之後每個月投入1萬,到2020年11月將會自己長成583萬,年化複利報酬為8.55%,乍看不高,拉長時間卻相當驚人!而且這之中你除了每月投入,什麼研究都不用做,隨著時間過去就能坐享其成。

這之中經歷了2008年次貸風暴、2013年希臘危機,2018年英國脫歐等等大大小小金融海嘯,仍有如此豐碩的成果,還能每晚安心睡好覺。巴菲特也建議一般人應長期持有股債組合的ETF,不該短進短出, 這篇文章 【巴菲特推薦的被動投資ETF 30年多存3千萬】實際回測了這個組合,30年的年化報酬率竟高達18%,隨著時間滾出來的資金達數千萬的級別!
作者簡介_理財學長
現職金融業產品經理,曾任龍頭金控儲備幹部,台美雙碩士(MBA),志在教導上班族被動投資全球的ETF組合,主題涵蓋美股、ETF、資產配置、個股分析、理財知識等。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