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即確診?匡列、確診應變全攻略

本土疫情屢創新高,5月13日單日確診數已破6萬人染疫,民眾染疫或被匡列的風險大增。指揮中心宣布自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即確診」。而民眾最關注的莫過於發現自己或身邊親友快篩陽性後該如何處理?工商時報統整民眾在疫情期間最在意疫情相關問題與處理流程,供大家參考。
快篩陽性後該怎麼辦?|確認確診後續處理|確診期間如何就醫、取藥|你曾接觸過確診者嗎?|自我健康監測注意事項
快篩陽性後該怎麼辦?
本土疫情持續燒,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者「快篩陽性即確診」,其中自主防疫者為密切接觸者採用「居隔3+4」新制度,居家隔離滿3天,且快篩陰性以後,第4天起即轉變成自主防疫。
本次新規中值得注意的是,快篩陽性等於確診不是所有人都適用,只有染疫可能性較高的3類人才予以適用,一般民眾仍須於快篩陽性後前往篩檢站再行檢驗PCR才得以判定確診與否。指揮官陳時中提醒,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者自行快篩陽性後,第1步應於判讀陽性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姓名及檢測日期;第2步是將檢測判讀後檢測卡匣或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第3步是預約遠距醫療或視訊診療門診時將照片上傳;第4步為配合於醫師視訊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檢測卡匣或檢測片。
一般民眾 | 快篩陽性後,先把試劑密封包好,自行開車、騎車或步行前往篩檢站驗PCR,注意請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
居家隔離、自主防疫與居家檢疫者 | 快篩陽性後,經醫事人員遠距視訊,或委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夾前往診所確認就等於確診,不用再外出做PCR複檢。 (居隔、居檢及自主防疫者 詳細確認流程8大QA這裡看) |

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表示,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兒童確定病例數增加,為提供學齡前兒童(6歲以下)優先照顧,舒緩醫院急診量、避免過多就診者排擠兒童之待診時間,以及減少群聚,指揮中心已請四大公立醫療體系,盡速配合開設學齡前兒童就醫綠色通道(防疫急門診),建立兒童專用候診動線,由兒科專科醫師看診,提供學齡前兒童相關評估、採檢與診療服務。

確認確診/接到確診通知後續處理
- 接到確診通知以後,請主動連繫密切接觸者,請對方自我隔離
- 點選疾管署通知簡訊中「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連結進入填寫或至健保快易通APP內之「健康存摺」內填寫。
- 至社交距離App中上傳隨機ID,幫助相關接觸者收到提醒。



確診後如何就醫、取藥?
採取輕症居家照護的個案,可透過「健康益友App」(Android版本載點/iOS版本載點)或「全民健保行動快益通APP」(Android版本載點/iOS版本載點)申辦「虛擬健保卡」預約線上看診,若醫師有開藥,1,900家協助送藥的藥局可以去領藥送到府上。

成人及兒童如出現以下症狀應立即撥打119或緊急自行就醫:
成人 | 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指甲發青、心跳每分鐘超過100下、無法喝水進食或服藥及過去24小時尿量明顯減少等7警示症狀。 |
兒童 | 抽搐、意識不佳、呼吸困難或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等7警示症狀。 |
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2日表示,為使具重症風險因子且有使用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需求之輕中症COVID-19確診病人及時獲得治療,自今(2022)年5月13日起,開放符合口服抗病毒藥物用藥條件之COVID-19確診者,可由親友代為看診,以評估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
縣市 | 間數 | 醫院名稱 |
台北市 | 11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臺北榮民總醫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國泰醫療財團法人國泰綜合醫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馬偕紀念醫院。 |
新北市 | 12 |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金山分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國泰醫療財團法人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興建經營)、天主教耕莘醫療財團法人耕莘醫院、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興建經營)、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
基隆市 | 2 |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
桃園市 | 10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天成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沙爾德聖保祿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聖保祿醫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天成醫院、怡仁綜合醫院、聯新國際醫院。 |
新竹縣 | 2 |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天主教仁慈醫療財團法人仁慈醫院。 |
新竹市 | 5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苑裡李綜合醫院、為恭醫療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通霄光田醫院。 |
台中市 | 14 |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國軍臺中總醫院中清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國軍臺中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臺中榮民總醫院、林新醫療社團法人林新醫院、李綜合醫療社團法人大甲李綜合醫院、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童綜合醫療社團法人童綜合醫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仁愛醫療財團法人大里仁愛醫院、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澄清綜合醫院、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清泉醫院。 |
彰化縣 | 7 |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秀傳紀念醫院、道周醫療社團法人道周醫院、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秀傳醫療財團法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員林基督教醫院、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二林基督教醫院。 |
南投縣 | 5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佑民醫療社團法人佑民醫院、竹山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竹山秀傳醫院、埔基醫療財團法人埔里基督教醫院。 |
雲林縣 | 5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天主教若瑟醫療財團法人若瑟醫院、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雲林基督教醫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雲林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
嘉義縣 | 3 |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灣橋分院、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
嘉義市 | 4 | 衛生福利部嘉義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天主教中華聖母修女會醫療財團法人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
台南市 | 9 |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台南市立醫院(委託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經營)、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
高雄市 | 16 | 高雄市立聯合醫院、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 中和紀念醫院經營)、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國軍高雄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高雄榮民總醫院、阮綜合醫療社團法人阮綜合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經營)、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癌治療醫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委託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經營)、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義大醫療財團法人義大醫院、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健仁醫院、大東醫院、建佑醫院。 |
屏東縣 | 10 |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寶建醫療社團法人寶建醫院、安泰醫療社團法人潮州安泰醫院、安泰醫療社團法人安泰醫院、南門醫療社團法人南門醫院、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輔英科技大學附設醫院、國仁醫院。 |
花蓮縣 | 6 |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臺北榮民總醫院鳳林分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玉里慈濟醫院。 |
澎湖縣 | 1 | 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 |
連江縣 | 1 | 連江縣立醫院。 |
金門縣 | 1 |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 |
*請事先查詢醫院防疫門診掛號及看診方式,依照醫院流程進行掛號看診
曾接觸確診者之民眾自我健康監測方式
密切接觸者:居隔採「3+4」方案,與確診者同住的親友或同寢室的室友都算是密切接觸者,與確診最後接觸的日子為第0天,隔天起居隔3天,最後一天快篩陰性進入4天自主防疫階段,期間必要時可外出,但應避免參加聚餐或聚會,也不要到餐廳內用,而學生需要在自主防疫期滿後採檢陰性才可以去上學。
「密切接觸者」定義以外之其他民眾:若是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與確診者在同個工作場域工作且沒戴口罩接觸15分鐘以上,則要自我健康監測,等密切接觸者快篩陰性後,即可解除自我健康監測,期間應避免內用與人多聚會。若是確診者的同班同學或同場域工作者,則是採取自主應變措施,公司與學校可依感染風險程度實施防疫假、停課等。
自我健康監測應該注意什麼?
- 應避免出入具有人潮眾多,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容易近距離接觸不特定人士等特性之公共場所。避免參加大型活動、外出用餐、聚餐及聚會,若必需外出時,應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 若完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仍可正常生活或上班、上學,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但都務必落實全程佩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內摺丟進垃圾桶。
- 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經常洗手習慣,原則上可以使用肥皂和清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進行手部清潔。另應注意儘量不要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請用肥皂及清水搓手及澈底洗淨。
- 若出現發燒( ≧ 38˚C)、嗅/味覺異常、腹瀉或有呼吸道症狀,請立即佩戴醫用口罩,撥打 1922 或聯繫衛生局,依指示至衛生局指定之醫療院所就醫,且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
- 就醫時並應主動告知醫師為「自我健康監測」對象、接觸史及身邊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的症狀。

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除確診及受匡列者須按照規定居家隔離、定時採檢。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也要記得安裝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Android版本載點/iOS版本載點),利用藍牙訊號配對精準達到實聯記錄效果,共同降低社區感染風險。
本土疫情猛燒 全民急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