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尼羅河水壩三國爭戰

埃及、蘇丹兩個尼羅河下游國家,
與在上游興建水壩的衣索比亞在疫情中重啟談判,
但依舊沒有一方願意讓步。
今年7月正當非洲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衝破30萬人之際,國內確診人數高居非洲第二名的埃及,正為了另一件事煩心,那就是與蘇丹、衣索比亞之間的水壩談判。
因為衣索比亞正在興建的「大衣索比亞復興水壩」(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將威脅埃及供水量,而水資源匱乏的問題急迫性並不亞於疫情。
今年6月埃及、蘇丹、衣索比亞已經針對這座水壩進行過一次談判,但最終並未達成共識。由於非洲疫情嚴峻,邊境管制與旅遊禁令阻撓各國代表會面協商,但一心想趕在水壩完工前談妥條件的埃及與蘇丹仍不願輕易放棄。
兩國在7月找來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主席國南非介入協調,終於在7月3日與衣索比亞代表展開視訊會議,無奈談判持續了整整五天還是沒有結論。
下游地區乾旱惡化
自從2012年衣索比亞在「藍色尼羅河」(Blue Nile)上游推動造價48億美元水壩興建案以來,位處上游的衣索比亞與下游的埃及、蘇丹就因水資源分配問題而爭論不下,尤其近年隨著氣候變遷日益顯著,擔心水壩造成下游地區乾旱惡化的埃及、蘇丹更是不願讓步。
衣索比亞宣稱大衣索比亞復興水壩將是非洲最大水力發電計畫,完工後能為國內1億人口提供電力,尤其是住在偏鄉地區的6,500萬名貧民,因為這些貧民至今還在使用柴火取暖、燒水煮飯。
但在埃及眼裡,這座水壩卻是個巨大威脅。埃及國內供水量有超過90%來自尼羅河下游的亞斯文水壩,但近年隨著氣候變遷已開始供不應求。埃及擔心大衣索比亞復興水壩完工後下游水量更加稀少,屆時將危及埃及1億人口的生計。
夾在埃及與衣索比亞中間的蘇丹同樣仰賴尼羅河水源,希望趕在大衣索比亞復興水壩完工前取得三方共識。目前水壩興建工程已完成60%,雖然先前一度因為疫情而停擺,但衣索比亞預定7月復工。
外交情勢受到影響
去年底埃及、蘇丹找來美國相助,與衣索比亞代表在華盛頓展開協商,無奈今年2月協商進入最終階段時,衣索比亞代表缺席以示反對立場,迫使埃及在6月轉向聯合國安理會及阿拉伯聯盟請求協助。
國際危機集團負責北美計畫的主任法比安尼(Riccardo Fabiani)表示:「從埃及角度來看,請求安理會介入形同發射核彈。埃及認為這將使衣索比亞陷入外交孤立並承受龐大壓力。」
但中東研究院分析師哈拉瓦(Hafsa Halawa)認為外交施壓成效有限,況且埃及對衣索比亞動武的機率也不高,最終恐怕還是堅持到底的一方得利。
多年來三國協商已就90%的議題達成共識,偏偏三國對於水壩在乾旱季節的運作方式各持己見。埃及希望衣索比亞保證尼羅河每年至少有400億立方公尺水流量,但衣索比亞只願保證310億立方公尺。此外,埃及要求三國簽訂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定,但衣索比亞希望協議保有彈性。
Downstream Egypt and Sudan are under pressure to reach a deal before Ethiopia goes ahead with plans to fill the dam.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