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真累還是「連累」 是忙還是「瞎忙」?

下次,如果你還想說:「我很累!」請先轉念思考:「我今天的表現,有沒有連累別人?」
抱怨自己工作很多、做事很累之前,請先想想,你是真累? 還是連累?
在我們身邊,有一種人,總是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他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異樣的情緒:
我一整天馬不停蹄,忙著處理成堆的文件,手邊總有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儘管如此,卻沒有人記得我的功勞……
只是出了一點差錯,便要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絲毫不留情面……
是真忙? 還是瞎忙?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況,請回頭想想兩個問題:
你是真忙,還是瞎忙?
你是真累,還是你在連累公司?
勤奮認真、做事努力,都是值得稱讚的優點,但主管或公司對你的期待,是要真正做出成果、創造價值。
一個自認為公司做了許多事、相信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員工,隨著時間過去,只會在心裡累積怨氣,而非智慧。
這樣的人,在我看來,就是說不得的麻煩員工。
不想平庸,先要能夠做得深
更糟的是,成天喊累的人,他們的工作量看上去很多,但若仔細探究,絕大部分不僅對公司業績沒有絲毫幫助,更無法精進自己的能力、提高知識與視野,一再陷入瞎忙的盲點。
面對工作,他們無法做出深度,只看見任務的表面,把自己當成一種工具,也無法與其他資源產生連接,成為做不深的平庸員工。
舉例來看,一位企業內部設計師,他的工作不外乎是依照各部門需求製作設計文宣。如果他做不深,只會一個指令一個動作,沒有自己的想法,如同沒有靈魂的設計產生器,缺乏讓作品更完善的積極主動,他所做出的成品往往會一改再改,平白浪費來回溝通的時間。
思考,讓你的努力有意義
一個真正優秀的設計師,應該能進一步思考製作這些文宣的目的,在看似日常的工作中加入洞察。
「是新產品上市的宣傳嗎? 要不要在上面強調它的新配方?」
「如果在海報上加入QR Code,客戶應該會覺得更方便吧?」
了解需求、深入思考、提供專業建議,讓作品品質更上一層樓。
與其辛苦地忙一百件做不深的工作,不如深入做一件能夠顯現價值的工作,那不僅會為你的工作帶來成就感,讓你不再覺得累,也能使公司看見你的價值,進而創造晉升的機會。
喊累之前先做到不連累
轉念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許多在職場上糾結的人,往往是被負面能量包圍,每天只想到自己很辛苦、付出很多,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位子或薪水。要解決這種困境,需要的並不是升遷、加薪,而是他們自己轉念。
倘若你覺得自己很累,不妨先轉換這個累字,想成「連累」。
每件任務都不是孤島,一定有其他相關的任務相互連結、影響。當你負責的部分沒有妥當完成,影響的不僅是自己的工作表現,也會連帶牽動其他人的工作,進而影響別人對你的評價。
下次,如果你還想說:「我很累!」請先轉念思考:「我今天的表現,有沒有連累別人?」
當我們不想連累他人,自然會主動想更多、做更多,做起事來也會更完整、更有連結度。而要能做到這一點,又回到團隊的重要。
你的心裡有團隊,就會對自己的任務產生使命感與責任感,知道自己的所做所為將替別人帶來價值;反之,如果你心中沒有團隊,便只會質疑:「為什麼我要做這麼多、這麼累?」
你要一口飯,還是一個飯碗?
很多人想得不深,將工作的意義視為「要一口飯吃」;但我認為,工作的意義在於「打造一個飯碗」。兩種心態,天差地遠。
如果只用「要一口飯吃」的心態工作,這樣的人對自身職涯沒有遠見,也經常輕忽自己的工作,反正,這口飯沒了,再找下一個就好。
工作能力是講求累積的,在一次次的磨練中,實力與視野都會因此獲得成長;如果一碰到不如意就換工作,不但無法養成有深度、有累積性的經歷,更不可能在專業上有所成長。
反之,如果能在職場上保持「打造一個飯碗」的心態,就會非常看重這份工作,想盡方法在過程中創造價值,讓自己的思維能更深入、更長遠,用漂亮的成果為自己加分,並創造不被淘汰的價值。
找到前進的理由
職場裡,肯定會有很多只想「要一口飯吃」的員工,他們甚至會想拖人下水,覺得「你幹嘛這麼認真?」
然而,天底下沒有輕鬆的工作,每個職場都有各自的門檻與辛苦。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驅使前進的理由,因那將成為堅強的內在動力。
唯有真正了解自己追求的是什麼,才能不為他人動搖。
真正轉念覺醒,為自己制定目標、執行計畫,也才會了解每項工作背後所包含的磨練與意義。
這樣的人,無論他未來想要轉換到任何位子,永遠都有可以發揮的舞台。
我的人生很「不錯」—練習不再感嘆懷才不遇
•做得很累不代表你做得很好,別把兩者混為一談。
•一百件做不深的事,比不上一件顯現價值的事。
•在覺得自己很累之前,先做到不要連累別人。

(本文摘自陳瑰鶯著《關於前途,我真的知道:21個練習,升職不踩雷》,天下文化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