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股市緊隨新興市場波動?

韓國因為排在全球供應鏈的尾端,承受劇烈的長鞭效應影響,儘管本益比低、利率低,韓國股市仍然萎靡不振。這種說法容易讓人以為只有韓國股市低迷,事實上並非如此。
從2008 年後的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與韓國股市的股價波動,可發現韓國股市的成績反而比傾向平均值的新興市場更為突出。換言之,韓國股市相較於美國股市是有些低迷的狀況,但是與整體的新興市場相比,反而上升動能十足。
首先,我們看一下新興市場的定義。新興市場是已開發國家市場〔已開發市場(Developed Market)〕的相反概念,是對尚未開發完全的開發中國家市場的另一種稱呼。只是人均國民所得3萬美元的韓國為什麼會被列入新興市場?這是因為韓國在外匯及證券市場方面的相關規範相當嚴謹。讓我們回顧一下2010 年的一則新聞。
MSCI表示:「機構投資人對外資接近韓國股市抱持疑慮的態度」,並且說道:「韓元無法活絡交易、在外匯市場上交易受時差限制等,多年來這個問題一直無法得到解決。」說明韓國無法被編入已開發國家指數的原因。
雖然用詞艱澀,但是內容不難明白,這段內容主要表示外國人投資韓國時需要的條件與資訊公開並不完善,加上向當局提出解決股市的交易時間受時差限制等困難,韓國政策當局遲遲不予回應。
當然,韓國政策當局的立場其實也不難理解。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韓國的外國投資人大舉移走資金,造成韓國的金融危機,政策當局自然會存疑,認為在缺少最低限度的安全措施下完全開放市場並不妥當。由此可見,短期內韓國不太可能脫離新興市場,未來可能仍會被視為新興市場的一分子,下圖清楚顯示這種處境。
從下圖代表韓國綜合股價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的關係中,可看到兩個指數的移動方向類似,也就是投資韓國股市的人,除了留意韓國的數據外,也要觀察新興市場的股價波動。

看到這裡,讀者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新興市場的股價是怎麼決定的?」
讓我們解開這個疑惑。
為什麼當美元下跌時,新興市場股價上升的可能性就變高?
下圖是美元價值與新興市場/已開發市場相對強度,可以從圖中看到美元價值與新興市場/已開發市場相對強度呈現反向移動。

也就是美元價值上升時,已開發市場比新興市場相對表現強勢;相反地,美元價值下跌時,新興市場比已開發市場表現強勁的上升動能。換句話說,新興市場股市升溫需要「弱勢美元」出現。
這裡的美元價值是將美國人重視的七個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的加權平均值,稱為「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七個主要貨幣是指歐元、加幣、日圓、英鎊、瑞士法郎、澳幣及瑞典克朗。這一籃子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並不是單純將匯率加以平均,而是根據交易規模再設定加權值計算。美元價值上升的意思是,相較於已開發國家的主要貨幣,美元的價格提高了;當然,美元弱勢的情況就與之相反。
回到主題, 舉例來說, 假設華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或籃球明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這種美國的大富豪打算運用資金,除了美國以外,更想在海外分散投資。以他們的立場而言,身在美國這個全球最活絡的股票市場,似乎沒有必要非要把拿錢到海外不可。但是,如果哪天美元價值下跌,歐元或是英磅資產的價值上漲時,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吧?

(本文摘自洪椿旭著《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向與投資策略:當通貨緊縮步步逼近,如何布局才能兼顧穩定與收益?》,商周出版提供)
延伸閱讀